宁强迎来了苏陕协作首个泥鳅养殖扶贫项目,标志着“造血式”扶贫的新篇章正式开启。这个项目将如何帮助当地贫困户实现脱贫和富裕?让我们深入探究。
项目投运
3月6日一早,宁强县高寨子街道古城村异常热闹。苏陕合作的第一个泥鳅养殖扶贫项目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一共有960万尾“聚龙10号”台岛泥鳅种苗被放入了清澈的池塘里。贫困户蒋荣兵脸上洋溢着喜悦,他觉得这个基地来得正是时候,给大家带来了增加收入的希望,同时还能方便他照顾家里的事务。
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很舒适,水***也很丰富,这对泥鳅的生长非常有利。看着现场投放鱼苗的情景,让人充满期待,仿佛已经预见到了丰收的景象。这不仅仅是一次鱼苗的投放,更是脱贫的希望所在。
协作背景
为了加速脱贫进程,港闸区与宁强县携手合作,推动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港闸区凭借市场、信息等优势,而宁强县则拥有丰富的水***和生态条件。去年九月,港闸区的爱国村与结对帮扶的戚家垭村启动了项目,经过多次考察和调研,最终选择了泥鳅养殖作为发展方向并开始了施工。
从构思阶段到项目最终确定,双方投入了大量辛勤劳动。他们全面考虑了众多因素,力求确保项目的可行性。这种跨越地域的协作,有效整合了各方***,为产业扶贫开辟了新的路径。
建设历程
项目启动后,进展顺利。首先选定了地点,对生态环境和水源进行了评估,选定了合适的区域;接着进行了模拟实验,以模拟泥鳅的生长环境;经过检测,水质等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最后,我们购买了鱼苗。每个环节都十分严谨,力求细致,以确保项目的成功。
工作人员在选址和购买鱼苗的过程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分析了相关数据,并成功解决了诸多困难。正是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得两个村庄的产业扶贫梦想得以成真,给贫困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投资情况
陈辉书记说,这个项目打算投入550万元,目前已经投入了270万元。为了确保价值78万元的960万尾种苗的存活,有4名司机连续多日驾车,行程达1420公里,轮流进行运输。这样的投入力度,充分显示了大家对项目的关注与信心。
大额资金投入显现了项目的庞大和潜力。这笔资金主要用于池塘的建造和鱼苗的购买,确保了泥鳅生长的条件。大家共同努力,希望项目能带来丰厚的收益,帮助更多贫困人口脱贫。
收益预测
这次投放的鱼苗预计到6月底就能上市销售,预计净利润将达到70万元。养殖项目一年分为两个季节,能够帮助30户贫困户增加收入。正如村支部书记所说,财政资金投入到了村里的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每年会按照5%的比例给村集体分红,而大部分的收益会分配给贫困户。
分配机制公正。不仅设有利润分红,还吸收贫困人员参与工作,让他们通过工作增加收入。这样既确保了当前的收益,又提升了他们的劳动技能,为未来的持续增收打下了基础。
扶贫成效
已有30户贫困家庭加入投资,每户每年收入增加超3000元。这既提升了他们的生活,也提升了脱贫的信念。而且,贫困家庭可以***加入投资,共同推动项目进步,这正是“造血式”扶贫的具体实践。
项目推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上升。他们看到了脱贫的曙光,纷纷加入劳动并学习技术。这种产业扶贫的方式,给当地脱贫带来了持续的活力,同时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学习的样本。
对这个泥鳅养殖帮助贫困地区的项目,你觉得怎样?快来评论区谈谈你的看法。同时,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