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县高沙镇社山村有个翠森林生态泥鳅养殖基地,那里的池塘一片片,很吸引人。基地的老板尹显座在喂食的时候,分享了他从打工者变成“泥鳅大王”的奋斗历程。
回乡寻机
尹显座在江苏务工多年,心中始终牵挂着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洞口县正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村里的干部也积极倡导村民创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尹显座开始四处探寻商机。经过仔细研究,他发现泥鳅养殖利润丰厚,且回本快,于是决定投身这一行业。
他的想法并非一时兴起。在打工期间,他攒了一些钱,也学到了不少经验。他明白,创业的机会难得一见。泥鳅养殖这一新兴行业,前景十分看好,这给了他改变命运的信心。
初战受挫
尹显座产生了创业念头后,迅速付诸实践。他在社山村以每亩520元的价格租下了超过50亩的土地,又远赴浙江购置了鳅苗,总共投入了四十多万元。不幸的是,结果并不理想!鳅苗在长途运输中存活率极低,再加上鸟类的干扰,最终存活的泥鳅寥寥无几。这对尹显座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尹显座并未因失败而气馁。他曾回忆,为了不被人嘲讽,借了好多钱,这让他更加坚定了继续努力的信念。于是,他开始审视自己的养殖方式,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未来的养殖工作做好准备。
培育改良
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尹显座在第二年调整了方法。他没再远距离购买幼苗,转而用上年剩余的苗子进行繁殖。他将公鳅与自家培育的母鳅进行交配。经过不懈的尝试和摸索,他最终成功繁育出了高品质的鳅鱼苗。
这种方式自主培育,不仅减少了开支,还增强了鳅苗的适应能力和生存几率。到了那年冬天,基地实现了盈利,尹显座从中看到了持之以恒的价值,这也为他养殖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升级
2013年,洞口县畜牧水产局举办了一场农技推广补助活动。尹显座抓住了这个机会,加入了湖南农大的培训课程。经过不懈努力,他成功通过了考核,并拿到了三万元的创业资金。这次培训让他接触到了前沿的养殖技术,他运用这些技术对养殖方式进行了改进。
他养的台岛泥鳅体型远超一般泥鳅,可达到普通泥鳅的三四倍,长度在16到20厘米之间。这种泥鳅成长迅速,抗病力强,营养价值丰富,市场价值高,需求量大,给他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产业拓展
养殖规模逐步增大,尹显座的养殖基地投资总额超过了460万,占地面积达到了152亩。每亩地能产出约2000斤的商品泥鳅,年产量大约有4亿尾。商品泥鳅的批发价格为每斤12元,而其成本大约是6元,毛利率接近一半。
县农业产业化工作办公室给予了尹显座支持,他成功拓展了电商销售途径。借助电商平台,他的泥鳅销售范围已至吉林,订单遍布全国,销量至少增加了三分之一。
授业扶贫
尹显座,人称“泥鳅大王”,不仅个人发了财,还帮助村民们摆脱了贫困。据村支书介绍,一些贫困家庭通过土地和劳动力入股鳅苗孵化基地,每年仅靠劳动就能增加收入超过七千元。
他成为了“致富导师”,该基地连续三年荣获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补助项目的养殖科技示范户称号,并取得了洞口县职业中专水产养殖专业实习基地的认可。每到暑***,职业学校的学生们都会前来实习。自2016年开始,他开设了养殖培训班,至今已成功培养出二十多名学员。
你是否有兴趣模仿尹显座进行创业,同时帮助他人实现财富增长?若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不妨点个赞并转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