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蛙鸣新景现
清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垂岗乡的陶大郢村被青蛙的鸣叫声唤醒。合作社的负责人陈晴和工人们已开始忙碌,正在给青蛙喂食并消毒。在合作社的养殖基地,整齐排列的蛙田呈“回”字形,四周及上方都安装了防护网,既防止青蛙逃逸,又阻止飞鸟捕食。
陶大郢村的蛙业模式
在锦程农业合作社,养青蛙的工作既不费力又能照顾到家庭。工人们只需负责喂食和打扫,任务并不繁重。他们每月可赚取上千元收入。合作社***用稻蛙共生技术。部分工人还打算学习这项技术,打算在自家的稻田里养蛙,觉得这样既方便又能赚钱。
陈晴的蛙业蓝图
陈晴对合作社的未来发展抱有坚定信心。合作社致力于建设一个特色鲜明的种养业扶贫基地,在青蛙田地销售、成品青蛙养殖和新技术研发上投入了众多心血。他们***用了“合作社+示范田+工厂+农户”的模式,吸引了周边村民,尤其是贫困户,通过土地、资金入股或参与劳动等形式,加入到合作社的发展行列中。
江店孜镇的蛙业大户
张闯,来自颍上县江店孜镇李庙村,是当地青蛙养殖的佼佼者。他在颍上县创办的合作社,占地近百亩,主要进行稻田养蛙和稻田养鳅。合作社每亩地能产出青蛙两千多斤,泥鳅百余斤,年利润几乎达到两万元。合作社生产的青蛙,在苏、鄂、湘、皖等地都深受欢迎。
创益社的生态养殖
阜阳的创益青蛙养殖社选用了生态养殖法,这里环境好,销售路子也顺,需求量大大超过了供给量。他们种的蛙田稻不喷农药,纯粹是绿色生态稻。尽管产量稍少,但价格卖得高,经济效益很明显。张闯说,他打算把养殖规模扩大,为更多人提供工作机会,还会给农户提供种植技巧和种苗。
颍上的农业新规划
颍上县水***丰富,稻渔结合的种植面积已达20.2万亩。此外,还有茭白、芡实和龙虾等水生作物共生的种植模式,占地超过2万亩。县农业农村局的领导表示,他们打算***用“四带一自”和“四更一增”的策略,对农业布局进行调整,推广“水稻+”的种植养殖结合模式,培育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努力实现可持续的脱贫目标,构建产业扶贫的宽广蓝图。
颍上县的青蛙养殖和农业发展模式已经观察完毕,请问你认为哪个区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潜力?期待你的见解分享。此外,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