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朱阳关镇杜店村,阿海永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赞。他种的香菇质量上乘,而且他引领全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他的故事,真的非常***。
青少年时期的奋斗基因
阿海今年四十二岁,自小就展现出不同寻常的才华。中学毕业后,他果断选择到新疆的农场工作。在那片广袤的农场里,他勤奋努力,脚踏实地,通过持续奋斗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回到家乡后,他用这笔钱对老房子进行了翻修,还在县城买下了三十多平方米的店铺,初步实现了财富的积累,为未来的创业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阿海在这段经历中积累了财富,也培养了坚韧不拔和勇于冒险的精神。他深知,只要不懈努力,就能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这种信念在他心中慢慢扎根,为他日后投身香菇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香菇种植初尝试
2013年,卢氏县的产业政策对阿海永给予了扶持。因此,阿海永在杜店村鹳河旁,踏上了香菇种植的道路。他投入了10万元,搭建了四座规范的香菇大棚,还亲手制作了2万袋春栽菇袋。起初,他对种植一无所知,但他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刻苦钻研种植技术,对每一袋香菇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经过一年的努力,他那个秋冬季节收获了3000公斤干菇,赚了16万元。扣除成本和费用后,净赚6万元。这个成果让他精神大振,对香菇行业的前景充满信心,也让他确信自己能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规模扩大成“香菇状元”
首战胜利后,阿海并未满足。他不断总结经验,对种植方法进行了改进,香菇种植面积逐步增加。到了2020年,他家种植的香菇达到了10万袋,年收入达到70万元,净收入也有30万元。这样的杰出成绩,让阿海在全县赢得了“香菇状元”的称号。
阿海永的名号在附近村子中,与香菇种植的成就紧密绑定。他的所作所为,让众多村民看到了香菇产业带来的财富与希望。这一切,也为他未来带领全村投入香菇产业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当选村委助力全村发展
阿海在村里口碑极好,技艺精湛,性格热情。所以在2021年的村委会选举中,他凭借高票当选委员,并分管产业项目。上任后,他动作迅速,引进了山东的商家,和村里携手创建了标准化菌种厂。这个厂生产的“七河九号”香菇菌种在周边七个乡镇卖得很好。
他推动村委会与福建蘑菇商人合作,成功建立了8个香菇收购及冷藏设施。在他的带领下,村里香菇年产量攀升至500万袋,村集体年收入增长至50万,村民人均收入超过3万,杜店村的香菇产业实现了显著飞跃。
忙碌充实的双重角色
阿海永自担任村干部后,日子过得既忙碌又充实。白天地里,他在村委会、菌种厂、香菇收购点,勤勤恳恳,为村子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夜晚,他又得忙于自家香菇的琐事。村中事务繁重时,他只得将家里的香菇生意托付给妻子陈艳芳,同时雇佣村里的四位乡亲帮忙。一年下来,发放的工资超过了10万元。
他常言,家中的小事虽多,却无足轻重;至于村中之事,即便细微,亦至关重要。唯有将村集体与群众的工作妥善处理,方能内心安宁。这种舍弃个人小利,心系大众的品格,赢得了村民的一致赞誉。
助力古村落焕发新颜
阿海在促进香菇业进步的过程中,不忘杜店村丰富的文化根基。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他负责制定了杜店村的发展***。他积极争取到专项资金,用于修复了超过一百座保存着古风的老屋,同时也改善了村里的道路。
他让木器制作、红薯粉丝等古老技艺重获新生,还让“出垛”这一文艺表演传统得以延续。杜店村如今香菇产业兴旺,同时依旧保持着古村的韵味,展现出全新的风貌。
阿海永放弃了个人的小家庭,一心一意追求整个村庄的兴旺,这种精神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如果你赞同阿海永的做法,那就点个赞,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