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植物的朋友们,大家应该都希望给自家的小空间添上一抹独特的绿意,苔藓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关于苔藓的***集、繁殖和照料,许多人并不了解。今天,我就根据台友“卫兰”分享的经验,和大家详细聊聊。
苔藓取材知识
种植苔藓的首要环节是***集苔藓。通常,野外是获取苔藓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在树林的树干和溪边的石头上,苔藓随处可见。以湿润的南方山区为例,徒步时可能会遇到大片的苔藓。不同的苔藓品种生长环境各异,比如曲尾藓属在干燥且阴凉的地方较为常见,***集时需仔细辨别种类。***集时,应使用小铲子将苔藓连同土壤一同挖起,这样做可以确保苔藓的根部完整,从而提高其成活的可能性。
苔藓繁殖玩法
不少台湾人尝试过用脱脂奶、搅拌法以及苔藓涂鸦等方式来繁殖。不过,初次尝试往往难以成功。比如,用搅拌机将苔藓打碎,再与营养液混合后涂在墙上,希望其生长。失败的原因可能是比例没调好,或是环境湿度不适宜。实际上,这些方法虽然看起来简单特别,但实际操作需要不少技巧。别因为一次失败就轻易放弃,多加摸索,终能掌握其中的规律。
苔藓名称由来
苔藓的名称颇具趣味,有的源自营销策略,比如“情绪苔藓”,商家为其取了浪漫的名字以增强吸引力;有的则由地区植物学家依据外观命名,例如“迎风”或“叉”苔藓。将苔藓分为侧蒴苔藓和顶蒴苔藓两大类非常有帮助。顶蒴苔藓,如曲尾藓属的情绪苔藓,是直立生长的;而侧蒴苔藓,比如灰片苔藓,则是倒伏生长的。这样的分类有助于我们初步了解它们所适宜的生长环境。
苔藓生长习性
苔藓的生长习性各不相同。曲尾藓偏爱干燥和阴凉的环境,阳光充足可以防止沉积物和霉菌的生成。在缺乏自然磨损和撕扯的环境中,比如玻璃容器中,它们未必能长久生存,因此容器需完全敞开,确保空气能够流通。在玻璃花园中种植苔藓是一项挑战,因为那里湿度大,空气流通不畅。我倾向于使用顶部有钟形的容器,这样既能随时移除覆盖物,又能将容器连同苔藓一起定期移至自然环境中进行修复。
苔藓养护建议
将苔藓种植在密封的玻璃容器里,需适量浇水,并确保空气流通。若苔藓出现病症,可移至玻璃花园外进行养护。处于休眠或干燥状态的苔藓,在封闭空间内可存活约30天。若将苔藓短期存放在塑料袋中,只要袋内干燥无水汽,苔藓便能安全度过。使用时,需为苔藓生长地充分补充水分。
常见苔藓种类
万年藓适用于各种容器,部分品种还能耐受一定程度的阳光直射。在种植时,应将连续的***根埋入种植介质中,深度大约为2.5厘米。鹿蕊(地衣)则适合开口较大的容器,需要保持干燥环境,并确保有良好的空气流通。然而,活体地衣容易将真菌带入封闭的玻璃花园。相比之下,市面上用甘油保存并染色的地衣,在封闭系统中使用更为安全。
在照料苔藓时,大家是否遇到过一些特别状况?若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不妨点个赞,并将它转发给那些喜爱植物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