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蚬怎么养?
、放养田的选择
养殖田要选择风浪平静、流速较快的内湾或浪小的外湾。海涂要平坦,退潮后露出时间在2-4小时左右,以中低潮区为宜。水深2-3米,海水较清,底质为沙泥混合,以沙为主(占70-95%);而碎壳、石砾、泥较少,底质变化很大的地区,不能作为放养殖田。过冬田的底质含泥量可稍多一些,含细沙多一些亦可。另外,放养田的附近,最好有淡水和下水道注入,但不要正选在河口。
二、放养田的整理
放养田的整理比较简单,田可大可小。选好田以后,用泥沙垫平洼地,并拣净石块等杂物,这样便完成了平整工作。如底质较硬,应进行翻土、耙松。放养田的周围,可以用芒草做一些田墩,作为标志,以便于管理、播种和***捕。在靠岸的一面,必要时可做堤坝(用芒草做),以免沙蚬子被风浪冲到岸上。
当堤坝附近堆积较多的沙蚬子时,应重移到低潮区放养。靠近港道或低潮区水道旁的放养田,苗种受风浪洪水的威胁较为严重,要在可能受到威胁的地方,筑堤坝加以防护。底质较硬或小潮汛海水涨不到的地区,最好在放养田四周围筑土坝,进行蓄水养殖。坝的规格, 一般下宽8-10尺,上宽4-5尺,高1.5-2尺。
1、池塘面积2亩以上,水深1米以上,底质沙土,厚度20厘米。塘口有活水水源,没有污染。蚬苗放养一年四季都可进行,以白露后至立夏前放养为宜;
2、放养前应将池水排干,清除螺、蚌类生物,曝晒15~20天。注水施肥。肥料用鸡粪或其它农家肥,每亩施3到4担。每亩放养蚬苗l00公斤左右;
3、蚬苗放养后.保持水质肥力、水色绿褐色,透明度35厘米左右。施肥培育水色,可投喂豆粉、麦麸或米糠。水质不能过肥,过肥时可加注新水,调节水质。养蚬期间,不能施用化肥或农药,否则引起河蚬死亡;
4、养蚬池塘可以同时混养鲢、鳙、草、鳊鱼,不能混养青色或鲤鱼。河蚬在池塘中能不断繁殖,在第二年放养蚬苗时,可以减少放养量。
沙蚬养殖技术?
池塘面积2亩以上,水深1米以上,底质以沙土为宜,厚度20厘米左右。塘口有活水水源,没有污染。蚬苗放养一年四季都可进行,以白露后至立夏前放养为宜。 放养前应将池水排干,清除螺、蚌类生物,曝晒15~20天。然后注水施肥。肥料可用鸡粪或其它农家肥,每亩施3~4担。每亩放养蚬苗l00公斤左右。 蚬苗放养后.应保持水质肥力、水色绿褐色,透明度35厘米左右。可定期施肥培育水色,也可投喂豆粉、麦麸或米糠。注意水质不能过肥,过肥时可加注新水,调节水质。养蚬期间,不能施用化肥或农药,否则易引起河蚬死亡。 养蚬池塘可以同时混养鲢、鳙、草、鳊鱼,但不能混养青色或鲤鱼。河蚬在池塘中能不断繁殖,在第二年放养蚬苗时,可以适当减少放养量。池养河蚬经过5~6个月,即可长成商品规格。个体重达到4.5克以上,每公斤200只左右,即可起捕上市。可***用耙网或耥网,边起捕边筛选,捕大留小。小规格河蚬放回原池继续饲养。
沙蚬体外受精,卵发育成为幼虫,在完成浮游生活阶段后,开始生长贝壳,并沉到池底,将壳体埋在池底淤泥中,只将吸管伸在水中进行呼吸,摄取饵料。养河蚬的池塘,不能注入农药和化肥水,这最容易引起河蚬的死亡。
水质也不宜过分肥沃。池的底质以砂土为宜。水深保持1米左右。每亩可放养河蚬种苗60~130千克。河蚬在池塘中不能不断繁殖,因此,第二年投放种苗可适当减少。河蚬种苗的规格为800~4000个/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