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养殖技术?
1.
放养时间选择:投放鱼种应选择在温度不太低的晴天进行,一般选择温度为2℃-5℃放养为宜,此阶段鱼的鳞片紧密,活动量小,捕捞、搬运和放养操作中不易弄伤鱼体,可降低鱼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温度过低的雨天或下雪冰冻、刮风天气容易冻伤鱼体;温度过高时,鱼鳞片稀松,活动量大,操作中易弄伤鱼体。
2.
鱼种放养:鱼苗下塘前应先检查清塘后药物是否已失效,早春水温低,毒性消失慢,应提前取水,放试水鱼测试,根据放养***、个体大小、密度及搭配品种和规格,能一次放足的不分批放,以便鱼类有一个适应环境,早开食,促生长。同时鱼种放养时要选用【金碘】进行药物消毒。
3、
适时投喂饵料 当水温上升到810℃时,鱼类开始摄食,且摄食量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应及时投喂。每天或隔天投喂一次,选择在晴天中午投喂;随着水温的不断升高,投饵次数可增至两次,即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投饵要坚持四定(定时、定质、定位、定量)的原则,具体日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类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1斤以上草鱼,建议开食前期投喂大北农高档膨化料8103;小草鱼模式,建议投喂大北农微生态幼鱼专用料【肠肝健】,投喂率控制在0.5%1%左右,该产品营养丰富,富含益生菌,能快速修复鱼类肠道恢复体质,提高免疫力。
鱼的养殖技术包括池塘养殖和庭院养殖两种方式。池塘养殖是鱼类养殖的最基本方式,需要有自然灌溉、足够的水源和优良的水质等条件。庭院养殖是一种生态养殖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庭院中的水来养殖鱼类。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水质的良好,鱼种的选配,减少投喂,养鱼的密度等。同时,鱼种的选择也是获取高产高效的重要条件之一
.
养鱼前先要准备好一个体积不能太小的鱼缸,这主要根据你所养鱼的大小和数量多少来决定。要注意鱼的投放密度。最少要保证达到3升水养1厘米长的鱼;冬天气温低、喂食少,可以适当密一些。在较大的空间内鱼比较活跃,体色较鲜艳。密度过大易导致水中缺氧、水质恶化,导致鱼生病死亡。
2.
准备给鱼用的新水,要先存放一两天,称为晒水,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去水中的除部分氯气,另一个作用是使新水和旧水的温度接近。
3.
不能急剧改变水的温度。鱼可以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生存,冬天在冰层以下仍可维持生命,大热天只要不在烈日下爆晒也能正常生活,但是如果急剧改变温度,就会导致生病或死亡,偏差不宜过大,一般4度以内是允许的。
4.
不能一次换水过多, 否则水质突然变化,会导致鱼的水质不适症发生。鱼已适应了原来的水质中生活,水质突然改变,鱼会无法适应而得病,甚至突发死亡。
鱼的养殖技术和病虫害?
在鱼养殖之前,确保水源及水质健康至关重要。如果水源受到工业、农业污染,会极大的增加病虫害发病几率,同时也不符合生态养殖要求。因此必须要确保水质达标,做好对水质的检测工作,避免化学因子含量超标。一旦发现水中的有机物、磷元素等含量超标,应及时的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调整工作。同时要做好池塘水深度控制工作,一般情况下,2.5-3 米最为适宜。
此外,在养殖的过程当中还要配置齐全的供电设备,确保池塘无漏水现象,同时要确保进排水操作便利。在对池塘进行注水之前,要用生石灰对池塘底部进行消毒,晾晒20 天。
防治措施:①鱼种放养前,用硫酸铜8克/米3浸洗15~30分钟。
②发病季节前每半个月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挂袋一次。
③全池泼洒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0.7克/米3。
④用2%食盐水或0.05%福尔马林浸泡病鱼15分钟以上。
⑤发病季节,每500立方米水体用苦楝叶15千克浸泡,7~10天换1次,每月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