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在农业领域至关重要,然而其尾水排放问题同样备受瞩目。句容市在此方面付出了众多努力,并已取得明显成果。
专项治理行动启动
句容市遭遇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的环境难题,迅速开展了持续而深入的***。主要目标是更新池塘设施,增加尾水处理和净化设施,以及防止养殖尾水直接排放。自20XX年起,***部门积极领导,各相关部门紧密协作,努力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控制尾水污染。
这项措施非同小可,它基于长时间的观察和深入的挖掘。观察中我们发现,污染已经对当地的水质造成了严重影响。如果不及时处理,将对水域的生态平衡和饮用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行动起来,努力让水域恢复清澈。
健康养殖技术推广
当地大力推广了多种环保养殖方法,诸如鱼鳖共养、稻鱼混种、池塘规范化和生态化改造等。在郭庄镇的一个养殖场,他们从数年前便开始实践鱼鳖共养技术。这种养殖方式不仅高效利用了水域空间和***,还降低了饲料浪费,并且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边城镇推行稻鱼共生模式,水稻与鱼虾一同生长。水稻给鱼虾提供了生存空间,而鱼虾的排泄物又变成了肥料滋养水稻,形成了一个生态循环。这样做既降低了废水污染,又增加了渔民和农民的双重收入。
财政资金扶持建设
当地努力争取财政支持,所获资金主要用于促进养殖尾水处理及循环水养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去年,我们成功获得了XX万元专项资金,并在白兔镇及黄梅街道的多个养殖区安装了循环水养殖设备,实现了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和净化。
以生态混养、种养结合及养殖尾水治理技术为支撑,我们打造了一套既环保又高效的养殖模式。在华阳街道的生态养殖示范区内,得益于财政资金的助力,我们顺利开展了养殖尾水的集中处理,并建立起了一套长效的处理系统,显著提高了该地区水产养殖的环保标准。
改造与推广规模可观
自“十三五”规划启动以来,句容市在生态恢复和新型养殖技术普及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他们已将超过5000亩的池塘进行了生态化改造。改造后的池塘,水质净化能力增强,养殖过程中排放的尾水污染物含量也大幅减少。
我们推广了稻鱼共生的种植方式,面积达到了5000亩。同时,还实施了鱼鳖生态混养,覆盖了3500亩以上。在后白镇和天王镇,这两种养殖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处于领先地位。农户们从中受益,纷纷扩大养殖规模。结果,当地水产养殖产生的废水对环境的压力得到了显著减轻。
养殖户意识提升举措
为确保养殖户切实参与尾水处理过程,我们***取了多种措施,比如举办培训、深入农村指导、分发宣传资料等,广泛宣传水产养殖的政策和法规。在各乡镇,我们举办了多场面对面培训,还特地请来专家讲解尾水处理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操作步骤。
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会不定期走进农村,对养殖户进行现场指导。他们亲自向养殖户传授如何正确处理养殖尾水的方法。此外,他们还发放了超过万份的宣传资料。这些资料中详细阐述了尾水治理的相关知识和成功案例,让养殖户能够直观地掌握操作技巧,增强了他们对处理养殖尾水的认识。
水质监测与达标情况
强化了对各类养殖方式下池塘水质的监管,分别在2021年9月、2022年8月和2022年9月进行了三次水质检测,总共收集了23个水样。自今年起,已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10家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进行水质持续监测,至今已进行了三次检测,全年***进行五次检测。
检测数据表明,养殖尾水的合格率普遍超过95%。对句容河附近的7家水产养殖场进行了尾水检测,结果显示,这些养殖场的排放完全达到了《江苏省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的规定。
句容市在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方面有哪些举措,你感觉这些方法对其他地区有没有参考价值?要是觉得有可取之处,不妨给这篇文章点赞,并且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