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草的生命力就是很强?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关于草的脍炙人口的诗句。这里就赞美了草的顽强的生命力,也写出了草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一种形态。草的外在形态也是会随着季节变化或者受到外界干扰而枯荣的,但是只要它的根在,就会又长出新绿。
今年夏天我的一盆麦冬放在阳台上,由于疏忽,太阳最猛的时候忘记转移,导致叶子全部晒得黄枯了。心疼之余我赶紧把它转移地方,浇浇水。在不抱多大希望的情况下,它居然过些天又长出新的叶子。在黄枯的叶子根部也还长出绿色的部分,让这盆麦冬有了不一样的景致,让我很是欣喜。
我是个喜好花花草草的人,而许多花儿养着养着就香消玉损了,只有一些草儿顽强地绿着,给了我许多安慰。
花与草都是有根的,而花应该是更娇气些。草根却能深扎于泥土,它最接地气,它能充分吸收泥土里的养分为自己的蓬勃输送营养。草没有花的娇艳和芬芳,它看起来平凡、朴实,常常生长在不起眼的地方。而懂草的人就会看懂它青葱的力量,所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了“草根”这个名词。
“草根”预示着如同草一样,朴实无华,接地气,又孜孜不倦追求上进的有才华的人。这样的人有很多很多,“草根诗人”、“草根创作者”、“草根艺术家”……他们无不充满青春的力量。
所有的生物只要越低等,生命力就越强,越高等生命力就越弱,一个人生下来,要百般呵护,哺乳期就一年,婴儿期有三年,长到成人18岁,18年才能长成,而低等的细菌藻类,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都非常强,繁殖起来速度非常快,有时一天就能繁殖很多的,草在植物界等级不算太低,但是总体上他是属于比较低等的植物,生存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符合条件,就可以很顺利的生长和繁殖了。
俗话说:物竞天择。每个物种都是有自己的生存法则的。又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从生物学的植物学科剖析,植物分为木本和草本。木本的可以常年生存,生长历程是从小到大,一年一年经过春夏秋冬,生命是积累起来的。而草,大多为草本,生命周期很短,从***的萌芽,到枯黄,从中春到晚秋,有的甚至半年不到也就结束了一生。短短的时间内小草要完成自己的一生,要活下来,必须就得有独特的生存方式。从小草整株各部分比例来看,小草的根系大多很发达,有的根系比地上植株都大的多。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起了最大作用。大多野草的地上部分蒸发量也比木本植物小得多。甚至白天失去的水分在晚上通过吸收露水就又补回来了。其生命力的顽强也是很多木本植物望尘莫及的。对气候,环境的适应也是和其他生物一样,也是逐渐进化的。不厌山高,不嫌土贫。不怕野火焚烧,不怕风吹雨打。小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无论在高山之巅还是戈壁浅滩,人们总能发现小草的身影,无论经过什么严寒、酷暑、到了春天,小草都能呈现一抹绿色、焕发一片生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的确令人可叹、可敬!
一、扎根一方水土,不羡慕外界的繁茂和奢华。无论脚下的土地有多贫瘠、哪怕沙砾遍布,也要把根扎下去,既然改变不了命运就要改变自己。只有根深,柔嫩的根才不会被太阳晒伤,才会更接近水源,才不会被狂风吹走。像扒地草一样,在水草丰美的南方,它枝叶茂盛,在贫瘠干旱的青藏高原,它同样不绝望,无非是改变自己的模样!叶子小一些、再小些、枝条短一点,哪怕短成节节相连,缩成半枯的模样,也要把根扎到一米以上,防风固沙,迎接高原上的太阳。
二、学会约取,学会坚强。没有强大的躯干、没有依靠的肩膀,靠自己约取、靠忍耐学会坚强,哪怕大树抢去了营养、哪怕鲜花吸引了别人的目光。川里的小草默默的生长、高原上的小草蒙上了蜡装,减少蒸发、反射阳光。水分有限、缺乏营养,在约取中繁衍、在进化中坚强。寒冬过去,一样也要奉献春光,把生命的顽强写在天路上!
三、小草坚韧、小草顽强,小草不自卑、不自賤,品性優良。在邊遠可防風固沙、保持土壤,在內地積極生長、給大地披上綠裝!小草不依仗權貴、不搖尾乞憐、不貪贓枉法、不構陷忠良。小草如芸芸眾生、不顯山、不露水、不自傲、不張揚,同樣肩負守土使命、繁衍子孫、美麗山川、不帶走一片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