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要种出又鲜又嫩的香菇并不容易。从搭建菇房到最终收获,每个步骤都有讲究。接下来,我会详细地为你讲解香菇种植的整个过程。
菇房选址与建设
菇房选址十分关键。地点需朝向阳光,同时要有良好的通风。在动工搭建之前,地面必须彻底清扫。铺设水泥地面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做有利于后续的管理,还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比如,在南方的一个村庄,一位菇农将菇房建在向阳的山坡上,通风条件极佳,种植的香菇品质上乘。
菇房建成后,我们用生石灰粉进行了彻底消毒,目的是消灭可能存在的细菌和虫害。接着,我们撒上泥土,这样做是为了模仿自然环境,从而为香菇的生长提供一个理想的环境。虽然消毒和铺土的过程看似简单,但它们对香菇后续的生长却极为关键,绝不能轻视。
菌袋配方与制作
制作菌袋的常用配方包括:杨木屑占79%,麦麸占20%,石膏占1%,多菌灵占0.1%。麦麸需保持新鲜,而木屑则需使用半年以上的陈旧材料。这种配比能够确保香菇获取充足的营养。举例来说,有的菇农***用了新鲜麦麸和陈旧木屑,结果种植的香菇产量显著提高。
将木屑、麦麸与石膏混合,确保充分拌匀,反复搅拌四到五遍。随后,将多菌灵和石灰投入水中,边加水边搅拌,使培养料的水分含量维持在约60%。最后,将拌匀的培养料装入袋子,为接种工作做好准备。
接种操作要点
当料袋内温度降至30℃时便适宜进行接种,最好选择在早晚时段进行,那时环境条件相对稳定。接种步骤如下:首先点燃酒精灯,然后在菌种表面进行打孔,接种完成后,将菌种取出放入袋中并封口。这过程就像北方的老菇农一样,他们严谨地控制接种的温度和时间,使得香菇的存活率相当高。
接种后的菌袋应呈“井”字状排列,每堆不超过五层,这样做有助于空气的流通。在发菌阶段,应将室温维持在约25摄氏度,大约16到20天后,在接种孔中钻出直径0.5至1厘米的小孔,随着菌丝的生长,逐步扩大孔径,以利于氧气进入,促进菌丝的旺盛生长。
出菇前期管理
菌筒转色期浇水完毕后,应暂停浇水4至5日,并实施干湿交替法来促进菇类生长。气温上升时,应适当通风给菇房降温,并将薄膜提高,以防高温对菌筒造成损害。若遇雨天,提高薄膜还能有效防止雨水直接冲刷菌筒。然而,在江西上饶,部分菇农未重视温度和雨水的管理,导致香菇产量有所减少。
香菇收获完毕后,需停止灌溉,减少菇床的湿度。这样做有利于菌丝充分恢复并继续生长,为下一茬香菇的生长储备能量。若菇房内湿度管理不当,便可能滋生细菌,进而影响香菇的品质。
脱袋转色技巧
用刀片轻轻切开菌带,将菌筒平稳地放置在已清理并消毒的畦面上。随后,覆盖上薄膜以进行消毒,营造适宜转色的环境。在转色过程中,若发现杂菌,需立即清除,以免杂菌蔓延,干扰香菇的正常生长。位于北方的某香菇种植园,对杂菌问题处理严格,香菇转色效果显著。
转色期间,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8到22摄氏度,整个过程通常需时20到30天。若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可能对转色效果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影响香菇的品质与产量。因此,我们必须密切留意温度的波动,并适时作出调整。
进入出菇的第二个阶段,需***取措施调控气温,以利于菌盖的顺利生长。同时,要适量喷水控制菇房内的湿度,过干或过湿均不利于香菇的成长。以福建的菇农为例,他们通过精准控制温湿度,种植出的香菇不仅体积大,而且口感佳。
菇类生长至后期阶段,需留意其生长状况,并适时收获成熟的香菇。收获时需谨慎行事,以防对菌丝及未成熟的香菇造成损害。此外,还需对菇房进行清洁,确保卫生,以便为下一轮种植做好准备。在种植香菇的过程中,你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同时别忘了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