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轮虫和水蛛养殖大头鱼?
1、种苗的***集与消毒工作
从池塘里捞取浮游生物的样品,在解剖镜下将轮虫分离出来。为了避免其它的浮游动物的混入,可先将轮虫用吸管吸到清洁的玻片上,之后再转移到培养的容器中,以保证轮虫的纯度。培养的水泥池在放种之前先要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清洗干净以后等待使用。培育轮虫用的水也要严格消毒。常用的药物是漂***,可以杀灭大部分敌害生物和藻类,余毒消失得也快,一个星期就可以使用。水在使用之前,要用少量的轮虫试水,如果轮虫没有什么不良反应,才能大量接种,轮虫的接种密度一般是2~5个/毫升比较合适。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10~12天即可以扩大培养。
2、饵料投喂
培育轮虫基本都是用酵母和光合细菌,在培养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的光照,光合细菌对轮虫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投喂量是5×106~10×106个/毫升。并根据培养中的具体情况及轮虫吃食状况来确定投饵量,以吃饱没有剩饵为宜,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轮虫的生长。在较小的水体中培养轮虫,投喂酵母后要轻轻搅拌,使之分布均匀,还能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如果水体较大,在培育轮虫时,应***取向水中充气的措施,以保证培养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还可以防止饵料下沉,促进轮虫的快速生长。
3、轮虫的温度控制与扩大培养
轮虫生长对于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最适合的生长温度为24~30℃,为了能使轮虫快速生长,要注意维持合适的水温。轮虫的生长发育与水质有很大的关系。在培养过程中,轮虫会越来越多,排泄物也会增多,水质很容易发生变化,所以,培育的过程中,要观察水质情况,定时加注新水。
在适宜温度和充足的饵料情况下,保持良好的水质,经过10天左右的培养,当轮虫的密度达到60个/毫升以上时,就要进行扩大培育或***收一部分增加空间。可以用200目筛网做成工具来捞取,也可利用灯光照射,使轮虫集中在一起,然后进行捕捞。为了使下次能继续培育,先要确定合理的捕捞量,培养池里保持一些轮虫,以便繁殖。
为什么小球藻适合养殖轮虫?
小球藻是一种球形单细胞绿藻,直径3~8μm,以光合自生长繁殖,是第一种被人工培养的微藻,富含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多糖、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份,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在水产养殖中,小球藻促进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枝角类和丰年虫的生长于繁殖,还可作为许多鱼、虾、贝类的优质开口饵料,为养殖动物发育初期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此外,小球藻在生长过程中能消耗掉水体中部分氮、磷等有机肥,从而达到净化调节水质的目的,在水产养殖应用上是一种重要的微藻***。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小球藻的规模化培养需求也不断扩大。培养基质和方法影响小球藻的生长效率,而目前的小球藻培养基存在不适应大规模培养、培养效率较低等不足。因此一种能够高效、大规模培养小球藻的培养基成为了一种实际需求。
养轮虫用千分之几盐?
养轮虫时,通常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盐类,以维持培养基的渗透压和离子浓度等条件。而加盐的比例需要根据具体的轮虫品种和养殖目的来确定。
一般来说,孟德尔液是常用的轮虫培养基,其主要成分为水、营养物质和盐类,其中盐类包括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钾、硝酸钙等,其浓度通常为每升0.1~1.0克。考虑到体积的问题,如果计量单位是转化为千分之几,那么加盐量大约为0.01%~0.1%左右。
当然,具体的加盐比例需要根据轮虫的品种和生长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轮虫培养基中盐类的浓度适宜,从而保证轮虫生长的健康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