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鳅鱼养殖 人工如何养殖?
刀鳅鱼是一种小型鱼类,常用于制作鱼缸装饰品。以下是刀鳅鱼的养殖方法:
1. 水质:刀鳅鱼对水质要求较高,水质要保持清洁,水温要在20-25°C之间。
2. 养殖密度:养殖密度要适中,不要过度拥挤,否则会影响刀鳅鱼的健康和生长。
3. 饲料:刀鳅鱼可以吃多种饲料,如鱼虫、虾肉等。要定期更换饲料,保持水质新鲜。
4. 防治疾病:刀鳅鱼容易感染疾病,要定期消毒鱼缸,观察刀鳅鱼的症状,及时***取措施。
5. 繁殖方式:刀鳅鱼的繁殖方式为产卵,要设置产卵器,保证繁殖效率。
6. 结束养殖:刀鳅鱼养殖时间不宜太久,一般6-12个月就要结束养殖,及时清理鱼缸,保持水质。
刀鳅鱼能养殖?
可以养殖
因为刀鳅鱼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淡水鱼类,耐寒性强,能承受住水温很低的环境,也能适应高温的环境,而且繁殖量很大,成长速度快,市场需求很大
当然,刀鳅鱼的养殖需要合理选址,要选择自然水源充沛,水流稳定,水质好的地方,合理掌控水温,以及饲养与管理技术的科学应用,才能养殖成功
刀鳅鱼怎么在鱼缸养?
1.
养的地方一定要放一些石头,因为它们喜欢钻进石头缝里,而且这样不容易死,能养很久。不管是水池还是鱼缸,底部都应该铺一层河沙,可以净化水质,调节温度,不会太热或太冷
2.
如果在夏季养殖泥鳅的话,换水次数可以适当增加,如果鱼缸中的设备正常运行,10-15天换一次水是可以的,如果你打算清水养殖的时候,可以5-7天换一次水。
3.
换水过程中,避免新水直接冲刷刀鳅鱼身体,应当先取出部分旧水,然后将新水沿着缸壁缓缓倒入鱼缸。
刀泥鳅怎么养?
1. 刀泥鳅的养殖方法比较简单。
2. 首先,刀泥鳅需要一个适宜的水族箱或鱼缸作为生活环境,水质要保持清洁,温度适宜,pH值在6.5-7.5之间。
其次,刀泥鳅需要提供充足的氧气,可以通过增加水流或者使用气泵来增加氧气含量。
此外,刀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可以喂食鱼粮、虫类、蔬菜等,需要注意饲养量和饲养频率,避免过度喂食。
3. 此外,刀泥鳅是群居鱼类,最好养殖多只,以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交环境。
同时,定期检查水质、清洁鱼缸、观察刀泥鳅的行为和健康状况也是养殖的重要。
农村一种淡水鱼刀鳅鱼,背上带刺,市场卖60元一斤,为何少有农民养殖?
刀鳅其实是分为两种,很多人其实并不认识,只知道它叫刀鳅,实际上我们常见的一种刀鳅其实是长不大的,通常最大的体格也就在二三两重,这种刀鳅,又叫中华刺鳅、钢鳅,是属于淡水鱼的一种。这种中华刺鳅在我国的分布不算广,主要分布南方的各大水系、湖库、沟渠里,体型是细长,鱼背鳍上有一排倒刺,鱼嘴呈现细细尖尖状。
(这是刺鳅体格不会太大)
另一种刀鳅,单尾却能长到1~2斤重,在***环境好、食物充足的情况下甚至能长的更大、更重。这种刀鳅的学名叫大刺鳅,又叫纳锥、石锥、粗麻割、辣椒鱼、刀枪鱼等,从外形上看,似乎鱼刀鳅没什么区别,但体表花纹要明显亮于刀鳅,而且大刺鳅就是我们不常见,却能长得很大的一种“刀鳅”。
(这些才是大刺鳅)
一、身价不菲的大刺鳅农民少养殖的主要原因。
大刺鳅它是属温水性鱼类,适温范围为7~30℃,适宜生长水温为20~29℃。喜欢栖息在高原溪流和低洼的湿地的水域,它常年栖息于水底,喜欢藏匿在有鹅暖石、岩石和沙石、砾石的区域。
野生的大刺鳅分布很多国家,但在我国的分布不算广泛,主要分布在两广地区和南方的部分水质较好的湖库当中。以前没人养殖野生的大刺鳅,其中主要有一下两个方面。
一是种鱼稀缺。根据野生的大刺鳅怀卵数量来看,一年大约有5000千多颗,在自然环境下这点鱼卵只能说是太少了,排除各种因素后 最后能长大的几乎所剩无几,所以要想养殖大刺鳅,首先就要解决鱼苗问题。
(大刺鳅鱼卵)
二是很难规模化。由于鱼苗的稀缺,就导致了很难大规模化饲养,搞水产养殖如果不能成规模,养殖几百条、上千条也没多大意义,因为不成规模就很难取得利益最大化,这也是无人饲养的另一个原因。
二、大刺鳅的现状如何?
随着水产繁育的技术突破,如今大刺鳅已经能成功的人工繁育了。在2006年,水科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对人工驯养的大刺鳅亲鱼进行了人工催产,而后再进行人工受精,并且获得受精率达90%以上的受精卵一批,水温在28~30℃的环境下,受精卵历时约53小时孵出大刺鳅鱼苗。
(人工繁育的)
解决了鱼苗问题,就一定会有人养殖。目前,在两广地区已经有很多人养殖大刺鳅了,而且大刺鳅在人工繁育、饲养的情况下,比野外环境中生长的要更大一些。大刺鳅,由于肉质细嫩、口感细腻,且营养价值高,并且具有益气壮阳和消渴利尿等功效,所以一上市就深受大家的喜爱。
(钓获的野生大刺鳅)
不过,虽然大刺鳅已经能人工鱼苗,但鱼苗的价格居高不下,市场上销售的人工饲养的大刺鳅价格也非常高,部分地区售价达到100元左右1斤,不过养殖的成本也很高,这也可能是农户不愿养殖的另一种原因吧!